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前苏联潜艇驾驶技巧教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前苏联潜艇驾驶技巧教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水平舵对抑制潜艇轴线翻转有很大的作用,特点类似飞机的机翼,也是目前比较成熟的技术. 此外还有使用共轴反转桨技术的,如前苏联的671RTM型(VⅢ级)核潜艇就***用4叶共轴反转桨,其特点很类似共轴直升机,虽然可以减少平衡舵的调节,减少尾流的旋转,提高推进效率,减少空泡噪音,但结构复杂.我也只听说在前苏联潜艇上使用过. 其实潜艇的推进方式正在象喷水推进方向发展,喷水推进一旦成功就不存在潜艇平衡的问题了.
艇首、艇尾还设有纵倾平衡水舱,通过调整首、尾平衡水舱水量以消除潜艇在水下可能产生的纵倾。
水平舵对抑制潜艇轴线翻转有很大的作用,特点类似飞机的机翼,也是目前比较成熟的技术. 此外还有使用共轴反转桨技术的,如前苏联的671RTM型(VⅢ级)核潜艇就***用4叶共轴反转桨,其特点很类似共轴直升机,虽然可以减少平衡舵的调节,减少尾流的旋转,提高推进效率,减少空泡噪音,但结构复杂.我也只听说在前苏联潜艇上使用过. 其实潜艇的推进方式正在象喷水推进方向发展,喷水推进一旦成功就不存在潜艇平衡的问题了.
艇首、艇尾还设有纵倾平衡水舱,通过调整首、尾平衡水舱水量以消除潜艇在水下可能产生的纵倾。
在军用潜艇的性能要求里,水下航速是个重要的指标,这个数据和最大潜深一样,直接影响潜艇的作战能力和生存力。虽然速度增大会带来严重的动力和噪声问题,世界各国也很希望能提高本国潜艇的航速。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提升水下航速呢?首先就是艇体线型,它直接影响潜艇的水阻力和涡流噪声水平。例如,二战中大名鼎鼎的U艇线型和水面船舶差不多,因此它的水面速度高于水下速度。战后潜艇使用了专门为水下航行设计的水滴型,实现了水下速度对水面速度的反超。例如,苏联研制的阿尔法级核潜艇将完美的水滴型和强大的动力集于一身,水下最大速度达到了41节,甚至当时的反潜鱼雷都追不上它。
当然,动力也是重要的环节。现有潜艇绝大多数都是使用螺旋桨推动。这时制约潜艇提高速度的因素是螺旋桨高速转动下巨大的的空泡噪声,它会让潜艇毫无隐蔽性可言。解决的办法是使用泵推推进器。这种推进器在把螺旋桨变成了涡轮,包裹在涵道里,减小空泡效应的同时也能提高速度。再高些可以使用磁流体推进技术,它完全省去了机械运动部件,也就不存在空泡问题。当然,要是不考虑噪音,可以像暴风鱼雷一样使用火箭发动机,进行超空泡航行 速度可以达到300千米时以上。
换装更大功率的动力装置。
虽然在水下的阻力很大,但是只要动力足够,依然能够确保潜艇的水下有很高的航速。
在冷战期间,前苏联曾建造国一级核潜艇,其水下航速达到了令人咂舌的地步,到底多快呢?当时的鱼雷都撵不上。
这款潜艇就是帕帕级核潜艇,其最大航速达到了44.7节。
1963年,前苏联开工建造了一艘核潜艇,这就是帕帕级,由于造价过于昂贵,最终前苏联仅仅建造了一艘,这艘潜艇于1969年服役,1988年退役,2010年的时候被拆解。
帕帕级艇长106.7米,宽11.6米,水下排水量为8770吨,动力为一台一台 VM-5m型核反应堆,设计时速为42节,不过曾经创下44.7节的最高纪录,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艘潜艇能够打破这一记录。
很多人对44.7节这个速度没有概念,可以换一种说法,美国目前的现役以速度见长的濒海战斗舰,其最高航速为44节,要知道,帕帕级达到这一速度的时候,是在海面一下进行狂飙的。
帕帕级也是世界上第一款***用钛合金建造的核潜艇,当时在1988年退役的时候,俄罗斯还是把这艘潜艇当成宝贝疙瘩,舍不得拆解,不过最终还是在2010年将这个造价高昂的冷战怪物拆解了。
从水下发射一枚导弹并不像在陆地上只要按下一枚红色按钮那么容易。为了确保一枚导弹能从水下发射管发出并且能精确集中目标,这需要大量的精密工程和火箭科学来确保万无一失,当然,这种发射过程也可能会出现错误。
以目前美国海军的三叉戟导弹为例。最新版的三叉戟是三叉戟II D-5导弹,长约13.6米,重59000千克。要想将这种大家伙发射上天,需要经历复杂的造作步骤。
在发射启动之前,先必须让潜艇的深度小于50米(大约在十几米左右的深度),且航速要不能大于5节。之后导弹的MARK6导航系统会被激活,打击任务的飞行轨迹数据会被加载到飞行控制计算机上。
它是通过一门"蒸汽炮"作为动力,从水下发射井中发出的。一旦发射指令被下达后,就会启动发射井内的蒸汽发射系统,底座上固定的小型颗粒火箭发动机会被点燃,进而它们的排气系统会被加注进冷却水,冷却水在高温下迅速气化,因而导致发射井内气体急剧膨胀,随着膨胀蒸汽的压力将导弹从发射井内推出,不必担心,这些蒸汽胃导弹提供了足够的动力来飞出水面。很明显,这种危险的发射方式,是每次发射任务中最关键的阶段。如果出现问题,导弹无法远离潜艇,则会有多种安全措施使导弹停用。
在几秒钟内,导弹便突出水面,短暂停留在海平面上空,并且在重力的作用下微小下坠,此时弹体内的运动传感器检测到变化,并会立即点燃第一级推力矢量控制系统,使得液压致动器能够与第一级喷嘴链接。当然,如果运气不好,就会出现严重的错误。80年代末室,三叉戟导弹在田纳西号弹道导弹核潜艇上试射失败,便是因为火箭喷嘴错误,导致产生了不对称推力,让这枚导弹像一个风车一样,在空中疯狂转圈,在四秒钟之后化成了一个巨大"烟花"。
如果一切顺利,第一阶段火箭会持续燃烧65秒,会令导弹顶部形成气流罩,如果没有气流罩,导弹则无法在高速穿越大气层时存活下来。当第一级助推部停止运行时,第二级推力矢量控制系统点亮。然后,第一级助推部脱落。
潜射导弹作为现代潜艇的重要武器之一,具有精确制导、快速飞行的特点,堪称“海上杀手”。但是,潜艇水下发射导弹涉及到学科广泛、技术复杂,目前完全具备和掌握潜艇水下发射导弹技术的国家并不多。
水下发射弹道导弹的潜艇一般在水下30米深度以2节左右的速度航行,导弹置于发射筒内垂直装于潜艇中部。此时发射筒盖承受约3个大气压的水压,用高压气进行筒内增压,便可开启筒盖。为防止海水涌入待发的导弹发射筒,在筒口安装一层水密隔膜。
发射时,点燃燃气发生器,高温高压气体从发射筒底部喷入筒内,推动导弹穿透水密隔膜,在第1级火箭的助推下冲出水面并飞行二三十千米后,第2级火箭进行接力助推,按预定弹道飞行后再入大气层对目标实施攻击。
最初的水下导弹发射,***用导弹飞离水面15-25米高度时1级火箭开始点火的方式。后来败改为导弹发射离艇后,在水下一个安全的距离上点火,保证导弹在出水时有一个巨大的垂直向上运动的推力,以消除导弹出水时水面风浪的影响。重达几十吨的导弹发射离艇后,必须立即向发射筒内灌注海水,弥补部分弹重。同时潜艇均衡水柜也抽水以保持潜艇的稳定性。发射产生的后坐力会使潜艇略微下沉,但不会对潜艇造成危险。
水下垂直发射方式对潜艇的要求很高,技术也比较复杂,所以一般仍***用鱼雷发射管。发射导弹置于一个特制的鱼雷形容器中,容器尾部装一台固体火箭发劝机和一个燃气发生器。发射时,潜艇像发射鱼雷一样把容器推出艇外,固体火箭发动机点火推动容器潜航,潜航150-200米后容器以45度角跃出水面并升至20米高度,尾部燃气发生器所产生的燃气将导弹以12度-15度倾角射出,容器脱落,导弹自身的助推器点火,将其推向32米高度,随后,弹上主动机点火,导弹降到15米左右的高度飞行,直到击中目标。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前苏联潜艇驾驶技巧教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前苏联潜艇驾驶技巧教学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pspw.com/post/14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