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20个驾驶常识和技巧视频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20个驾驶常识和技巧***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打方向盘的时候是要注意很多细节的!方向盘没控制好,带来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想要打好方向盘,首先得调好驾驶人的驾驶姿势!先从座位开始,调好座位与方向盘的距离、角度!座位远了打方向盘的时候使不上劲,太近了又会碍手碍脚的!如果不知道什么距离,那么就背靠紧座位,双手往前伸开放在方向盘上正上方,这时方向盘在我们的手腕位置处,这是一个比较合适的距离!但是每个人身高手长不一样,所以一定要适当调整,找到最舒服的打方向盘的距离!记住靠背也要调整好,头背靠着的时候,目光平视,可以看见正前方和两边!
座位调整好了!扣上安全带后,那么就得看看左右后视镜了!后视镜一定要调到行驶在直路上时要看的清楚后方的车辆的车身,不然会影响打方向盘时的判断!还有一个就是握方向盘的动作了!正常时两手握着正左右的两边,大拇指不要扣在方向盘里面,要放在方向盘的平面上,扣在里面急打方向盘的时候容易折到手指!
好!准备工作作好了就可以开车了!打方向盘的时候不是紧急情况一定不要急打,用力过猛是大忌!一定要切记!正常行驶情况在直路不需要打方向盘的时候,只要轻轻的握着方向盘,必要时左右微微的摆动一下就可以了。如果要变道,先打开转向灯,右转就打右转向灯,左转就打左转向灯,不要弄错了!打了转向灯后看后视镜,确认左右两边没有车的情况就可以往你要变的车道方向打一点方向盘!车子行驶一小段距离后就会进入要变的车道,然后回正方向盘即可!
这一点是多少呢,***如把方向盘比作一个挂在墙壁上的时钟,方向盘的正上方是12点,以这个为准,那么变道的时候方向盘的正上方向左就打到11点、向右就打到13点的位置!但这样也不是绝对,车速越快,打的方向幅度就要越小,如果你是行驶在高速公路上,速度达到了90公里小时以上,那么向左右变道打方向盘幅度大概不能大于在11点和12点或12点和13点之间中间的位置,最好是秒针从十二点开始跳两下的方向上,即五分之二的位置!
还有很多个场景,比如出库、倒车,拐弯、s道 等等 不说那么多啦!喜欢的可以关注交流一下!
推拉法,一手推一手拉,一边推一边拉的操作方法。
推滑法,有推拉法演变,是指拉方向盘的手在不便拉动时转为虚握,让方向盘在手中滑移的操作方法。以向左打方向为例左手握住转向盘九到十点钟位置右手握住三到四点钟位置,向左推拉当左手到达七八点钟位置时左手变为虚握,让方向盘在手中滑移,右手到12点钟位置停止。
交叉法,双手反复交替转动方向盘的操作方法。你向右打方向为例左手握住九到十点钟位置右手握住三到四点钟位置,使用推滑法使左手打到12点钟位置,右手握住九到十点位置利用右手把转向盘拉到三到四点钟位置,左手迅速握住九到十点钟位置,如此反复。
单手法,利用单手推和拉的操作方法。
开车其实不止是一门技能,它内在蕴含着许许多多的学问。问你会不会开车,你说会。凭什么?因为你能从A地将车开往B地,因为在驾校学过,因为你的驾驶技能经过国家认证,有国家颁发的驾驶证。以上就是许许多多人理解的会开车,殊不知将车开动简单,但将车开好却不是那么容易的,按国内的驾校考核制度来说,一句话足以概括: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开车其实不止是一门技能,它内在蕴含着许许多多的学问。问你会不会开车,你说会。凭什么?因为你能从A地将车开往B地,因为在驾校学过,因为你的驾驶技能经过国家认证,有国家颁发的驾驶证?以上就是许许多多人理解的会开车,殊不知将车开动简单,但将车开好却不是那么容易的,按国内的驾校考核制度来说,一句话足以概括: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在驾校考完笔试之后,上车实训之前,教练都会让你对着一个方向盘模型去练手,很多地方的教练会示范一次、或者根本不示范。就算你这时候记着方向盘的打法了,在后期的实训中还是慢慢的被同化,为什么?因为大部分教练开车都不是每时每刻、正正规规的操纵方向盘的,作为有一学一你自然而然会被潜移默化的影响。方向盘控制着汽车行驶路线,更重要的是它关乎着车内外无数人的生命,如何正确的操纵方向盘是每一位司机必须掌握且落实下去的一件事。
人们常说,握方向盘的姿势呈“9点1刻”,所谓“9点1刻”就是手握方向盘的位置,把方向盘当做钟,左手握在方向盘相当于钟9点的位置;右手握在“1刻”,即是15分推出来也相当于分针指向3的位置。
图:很多车都会在方向盘“9点1刻”位置作出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
图:这个凹陷的设计就是暗示方向盘的正确握位。
图:这就是“9点1刻”正确握姿。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20个驾驶常识和技巧***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20个驾驶常识和技巧***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pspw.com/post/16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