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油电混合车型推荐七万以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油电混合车型推荐七万以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我们先说两种混动哪个技术含量更好。
油电混动的优势在于方便,节油。插电混动的优势在于利用外置设备充电,一般插电式混动靠电池行驶可在50km乃至更多,如果只是日常上下班通勤,用电基本就足够(相应的也更环保)。
不过如果长时间不充电或者跑的路程很远,它就不如油电混动节油了。所以插电混动更适合市区开,油电混动更适合里程较长或充电不方便的情况。
基于这些,我们再来说说为什么国内车企都做插电混动,日系做油电混合:
1. 时代原因
我们说油电混动,最先想到的是丰田。其实丰田从19***年开始向市场投放油电混动汽车(丰田普锐斯),如果算上研发时间,丰田早在1980年代就开始下重金搞研发了。那时候石油能源丰富,大家的重心还是在“燃油车”上。
就发展重心看,油电混动的出现,是为了在燃油发动机的基础上锦上添花,做到更加节油(以发动机为主,而电为辅)。相比之下,国内是近些年才开始重视新能源市场(除了节油外,还要更环保),就这个时间节点,搞插电混动还是要更符合时代需求一些。
我个人的一点看法,欢迎关注!
任何一项技术从技术本身而言没有好坏之分,只看这个技术是不是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或者说符不符合国家的战略需求。
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是国家的战略,国家主要推的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是混合动力汽车的一种,它跟油电混合动力汽车是不同的。
我国大力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符合国家的战略需要。我国幅员辽阔,矿产***丰富,发展电池的相关的矿产储量也是相当丰富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发展电池是没有***瓶颈的。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主要是为了节能减排,最终实现0排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室内可以纯电开,可以实现0排放,长途可以烧油混动开,没有里程忧虑,比较符合当下纯电动汽车充电不方便的大环境。这也是我们国家为了平稳过渡到纯电动汽车时代,所***取的一个过渡的步骤。在这里不要抬杠,说用电池也不是新能源,电从哪儿来的?还不是烧煤获得的吗?根本就不是0排放。这样说的话,汽油更不是直接从大自然里面获取的,而是从石油里边冶炼出来的,冶炼石油也会涉及到污染环境,也会需要电等等等等***。我宁可选择可以集中控制的电池电动车在我身边跑来跑去,也不希望我周围到处都是喷着废气的燃油车跑来跑去。
另外我们国家已经基本解决了电的问题,虽然说还是大部分用烧煤获得的,但是国家也会逐步的调整能源结构,清洁能源占的比重也会慢慢往上升。现在国家要集中精力把如何处置废旧电池搞好。
从技术角度来讲,我们国家的一些企业在三电技术的研发当中已经是世界领先水平。三电技术的发展也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享受补贴,那更是如鱼得水。所以现在,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不管是国内外的车企都在集中研发发,上市车型出现井喷现象。
而日本发展油电混动技术也是有原因的。首先日本是一个国土面积小,矿产***匮乏的国家。生产电池需要的相关矿产***,都比较有限。另外日本也是一个石油进口国家,也是需要燃油车降低油耗,减少污染排放。你日本早早就开始研发油电混动技术,以期望减少废气排放。这也是符合当时日本的汽车的发展战略的。
成本控制、造车态度、政策解读·品牌影响力差异,3+1点不足决定了技术方向不同。
首先说明日系车并不是只做油电混合,插电式混动汽车也已经量产开售了,只是品质太差很难得到认可,在看清这点之后再细化解读造成差异的原因。
1、成本控制
MHEV·48V轻混,成本增加仅限于BSG电机和不到2kwh的电池组,BSG发电启动一体机与发动机集成后制造成本平均上涨1.5K左右,电池使用低端的镍氢电池成本也不高。
HEV油电混合系统,成本增加的程度是取消传动的CVT变速箱以行星齿轮组结构集成电机的ECVT替代,电池组相同没有升级、发动机降级使用成本更低的阿特金森。
PHEV插电式混动汽车,成本增加包括BSG电机、P3或P4驱动电机、容量在15kwh左右使用制造成本更高的镍钴锰或镍钴锰锂电池,结构等于在保留燃油动力驱动系统的同时增加一套全新的驱动系统。
制造成本方面如果对核心部件的供应商哪怕有一点点了解,答案自己是能够判断的。
2、造车态度
MHEV/HEV能实现的只是节油,阿特金森发动机和小功率电机的组合是没有性能可言的,而且成本增加不多但是终端售价却一路看涨,这就是合资车。
PHEV能实现的是绝大部分时间使用EV模式行驶,节能减排显而易见;在增加更高的成本后终端售价与合资车油电混合汽车相当,从这点最起码说明了国车还是为了国人。(至少一部分品牌)
3、政策解读
日系做的油电混动才是真正的混动,国内做的插电轻混,只能算是两种动力的配合
日系的油电混动开发的早,时至今日已经很完善了,专利壁垒已经很难跨越了,当初本田做混动时,为了绕开丰田的专利,也没少花钱,基本上两本已经把油电玩透了,在想去绕开两本专利,研发费用巨大,而且成果未知,所以各大车企都选择插电混动,不仅有国家补贴,技术上的难度也降低很多。
从实用性上,油电混动更方便,可靠性也更好,不用充电,只需加汽油,就能实现燃油效率最大化。而插电混动需要频繁的充电,如果电池没电了,也就变成了汽油机,对于每天里程数多的用户,节油效果也不好,另外充电不仅费时间,也费金钱。相对的油电混合就没有此类烦恼。
目前国内的插电混动有市场主要是国家有补助的,到手的价格并没有比汽油版高很多,等到国家的补助取消了,插电混动和油电混动才处在一个起跑线,个人感觉插电混动会被摁地摩擦的,希望国内各大车企多争气吧。
谢邀
为什么国内车企都做插电混动而日系品牌做油电混动呢,我们今天就来分析一下。
在结构上,插电混动相比传统燃油车型增加了BSG电机、驱动电机以及一块容量不大的电池,在保留了燃油动力系统的同时增加了一套电驱系统。而相比之下,油电混动系统则是用一台阿特金森发动机和一台集成电机组成,同时用ECVT取代了传统的变速箱。
在成本上,插电式混动车型是要略高的,但是在技术上,如今油电混动的技术被日系品牌牢牢把持着,包括自主品牌在内的其他品牌都无法取得突破,因此这也是自主品牌都不做油电混动车型的部分原因。
其实技术问题永远没有政策问题更受重视,在目前国内的政策下,只有插电混动车型才能享受到新能源补贴,而油电混动是不能被认作新能源车型而享受补贴以及上新能源牌照的。
这其中有国家的大战略,同时也有一些其他因素在里面,总之,使用更小容量电池的油电混动车型确实没有办法在国内被归类为新能源车型。在这样的政策之下,自主品牌车企没有必要舍易求难去发展并不被政策认可的车型,在大量的政策扶持下,自主车企生产插电混动车型也就不足为奇了,而这样的风潮也带动了“宁德时代”这样的新兴电池企业的飞速发展。
随着新能源补贴的退潮,未来的插电混动将会回到和油电混动同一条起跑线,这个时候消费者就会真的用脚投票了。
和油电混动车型相比,插电混动车型需要额外充电,亏电的时候动力下滑严重以及废旧电池的处理都是非常严重的问题,而在油耗方面,插电混动车型相比油电混动车型并没有明显的优势,在这样的情况下,插电混动车型的未来多少有些岌岌可危。
买比亚迪唐燃油版,或传祺GS8,唐DM和长城WEY VV7就不要考虑了。
插电式混动唐DM唯一的亮点是混动模式下加速度高超,除此没有什么优势了。
售价比燃油版贵了一倍、纯电和混动模式下续航里程超短、纯油模式下油耗太高、电池更换成本昂贵,无论从购买成本还是从使用成本讲都非常不经济。
至于长城WEY VV7,且不说它是售价涨了一大截的哈弗H7的换壳版,也不说它的油耗很高,单就全系双离合变速箱就不值得考虑,新车都无法避免顿挫,时间长问题更多。
传祺GS8作为[_a***_]SUV,搭载2.0T发动机匹配6AT变速箱,基础动力和整车可靠性没有问题,但如果与同样是2.0T加6AT的比亚迪唐相比,性价比就低了一点。
不过,如果需要四驱版本,则只能选GS8了,比亚迪唐燃油版只有两驱版本。
从经济适用度考虑,没有特别强的通过性需求,买唐;讲究通过性买GS8四驱。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油电混合车型推荐七万以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油电混合车型推荐七万以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pspw.com/post/29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