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驾驶技巧 > 正文

弹坑驾驶技巧,弹坑原理是什么意思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弹坑驾驶技巧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弹坑驾驶技巧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坦克是如何“过河”的?

坦克是如何“过河”的?

对于很多人来说一定都很好奇部队里面的坦克到底是怎么过河的。毕竟坦克可是号称陆战之王的存在,而如果它到了水中,那会不会就成了一个“旱鸭子”呢?

据我所知,坦克过河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潜渡、一种是浮渡。大多数主战坦克由于其体重过重都是***用潜渡的方式过河。潜渡的方式也比较简单,就是坦克在下水前讲可能进水的地方进行密封,而排气管和进水管都要加长到水面以上,然后使用其自身的履带在河流湖泊的底部移动其实跟地面上移动差别不大!

弹坑驾驶技巧,弹坑原理是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浮渡,***取浮渡过河的坦克,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那种两栖坦克。顾名思义,这种坦克不仅仅能在地面上作战,也可以在水中作战,所以过河更不是什么问题了。两栖坦克靠自身的浮力可以漂在水面上,当然了人们为了提高两栖坦克在水中的浮力,通常***用了薄型钢板制作外壳,而自身的车体设计成类似船的造型。整体有良好的密封性和排水功能。而两栖坦克能在水面上行走主要是靠自身特有的一套独立的推进器前进。这种坦克***用的动力方式也有多种多样的。有的是***用了特制的履带,犹如水车的水斗。然后其通过履带的旋转,然后不断的把水排向了后面,从而推动了坦克往前走,还有的是在坦克的尾部撞上了螺旋桨推进器或者喷水式推进器,然后在水中的时候发动机通过传送装置带动推进器不断转动,这个样子坦克就跟船一样在水中行驶了。

当然了还有一种过河方式是借助外力。也就是我们不太常见的舟桥部队,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在部队行进的过程中提前到达河流湖泊附近,然后利用自己携带的各种器材快速的搭出一个可以保证大部队临时通过浮桥出来,保障部队快速通过。记得在央视曾经有个《挑战不可能之加油中国》的节目,两千多名舟桥旅的官兵,就在26分钟内在长江天险搭建了一条长达1100米的浮桥。

以上三种就是我对于坦克过河方法的了解,不知道你还知道其他坦克过河的不同方法吗?告诉我好吗?

弹坑驾驶技巧,弹坑原理是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坦克过河无非就是两种方式,第一种就是搭设浮桥,第二种就是坦克泅渡(浮渡和潜渡)。选择哪种过河方式主要取决于河流的地理环境以及当时的战场环境,如果河流水浅,坦克完全可以直接开过去,如果水深,战役要求又需要出其不意,那么你就可以选择泅渡,如果讲究速度和多车种批量通过,那么搭设浮桥就是您的最佳选择!

搭设浮桥都是由专门的舟桥部队完成的,简单来说他们就是专门担负渡河保障任务的工程兵。我军在1980年之后专门组建了特种舟桥旅,现在在战区或者陆军集团军级别的单位中通常会单独配置一个舟桥旅。目前我军舟桥部队已经完全实现机械化,主要配备的是仿制改进自苏联ПМП舟桥的79式重型舟桥器材,它可以快速在流速小于2.5米/秒的江面迅速架设长度达数百米的50吨载重浮桥,在央视《挑战不可能之加油中国》栏目中,舟桥某旅曾经完成了26分钟搭设1100米浮桥的壮举,这速度绝对可以称得上基建狂魔!

坦克泅渡则分为潜渡和浮渡,潜渡很简单,就是坦克直接开进水里,从河床下面通过,跟在地面行走没有多大区别。当然了,虽然现代坦克密封性不错,但是为了防止漏水,在渡河之前还是需要搞好密封的,比如炮口带上炮口套,炮塔四周涂上黄油或者套上密封圈等等。搞好密封之后还要给坦克戴上一个高帽(通气筒),这个装置主要是给发动机供氧和排气使用的,一切准备就绪,坦克就可以下水了,现代主战坦克一般潜渡的水深要求在5米左右,太深淹过了帽子也就无能为力了。其实要论渡河最牛逼的技能还是直接游过去,这就是传说中的浮渡。坦克浮渡的低配狗刨版就是给坦克加装浮筒、围帐甚至是汽油桶,使坦克浮力大于自重就可以漂在水上了,然后开启发动机,通过履带划水,坦克就能跟个鸭子一样慢悠悠的游过河了(速度6到15千米/小时)。很不幸的是,现代主战坦克基本都在四五十吨,大部分都已经丧失了浮渡技能,现在这项技能基本上已经成为两栖战车的专属。
(早期坦克浮筒更加夸张)

装甲车辆浮渡的究极体其实还是我军05式两栖步兵战车专属的冲浪划水模式,它配备了前后两个划水板可以将车辆抬升至水面并且大幅度减少水中阻力,1500马力超强劲发动机搭配两台喷水推进器可以将05式两栖战车的速度提升至40公里/小时,是现役步兵战车平均浮渡速度的三倍以上!
(这哪是步战车,这不就是船?)

一般的轻型装甲车辆都可以靠自身的浮力浮在水面上 而且基本要做到全封闭式不让水进入车体内 为了做到这点 大多数两栖战车都会设置通气管 这样保证了发动机不会进水 还有固定或者活动的防浪板

弹坑驾驶技巧,弹坑原理是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般的有两栖功能的战车主要靠履带滑水前进 而专用的两栖战车现在基本都用泵喷或者加转螺旋桨

当然一些重型战车需要在依靠自身浮力以外依靠助浮装置 一般以气囊为多数,水深的地方可以架设舟桥。

河流是天然的自然屏障,对于坦克来说一条比较宽阔的河流就是一天反坦克壕。对于坦克来说克服河流的阻挡是一项比较常见的任务,特别是冷战期间,欧洲东西之间一般都会有几条南北走向的河流,无论是苏军还是北约都是走大约100公里就会遇到一条河流,所以克服水障是一项常规作业

坦克过河无外乎是水面上边过去,趟着水过去,从水下开过去三种,其中从水面上过去又是可以分为从固定的桥梁上来过去,自己架一座桥,如果是水陆两栖坦克还可以自己开过去。
遥远的桥可是经典战争片,就是讲夺桥的故事,而还有一个译名叫做夺桥遗恨。
雷马根大桥作为进攻一方的来说并不理想,但是美军在意外的获取了这座莱茵河上唯一一座没被德军炸掉的大桥以后,迅速把能够调来的所有部队全部调过来,并且迅速架起来7座浮桥,使这里成为盟军首先突破莱茵河的地方。

从现成的桥上开过去,是最简单也是各个国家最喜欢使用的办法,这种固定的桥梁特别是能够通行坦克重炮的桥梁一般都是争夺的战役战术要点,无论攻守双方都会把这些桥梁当作重点,比如电影遥远的桥里边的市场花园行动就是围绕着桥梁进行的,而美军后来在莱茵河也是围绕着雷马根大桥做足了文章。
放点工兵架桥的照片,现在每年的坦克两项里边的工兵科目都有架桥,不过架桥的时候都会释放烟雾进行掩护。

的确,现在的工兵已经可以在30分钟之内***设一条1000米以上的可以通行坦克等重武器的浮桥,但是架设浮桥对于水文条件是有一定的限制的,一般水的流速超过了1米/秒,就无法架设浮桥了,当然现在的浮桥随着技术的进步已经可以适应更大的流速,但是依旧是有一些限制的,这一点浮桥无论如何是无法和固定的桥梁相比的,同时对于河岸的坡度也还是有条件的,而这些都是要经过事先的侦察才能确定,如果是没有现成地方就还要用工程机械改造地形,使它可以架设浮桥。

所以战时夺取敌人的控制的桥梁是进攻一方经常要做的事情,可以通过伞兵首先占领桥量等待地面部队会合,还有就是组织突击队化妆成敌军或者难民混在一起,偷袭守桥部队,这一手各个国家都有成功的战例,不过这种行动要是对方手快也还是会在突击队得手以前把桥炸掉,比如抗战时期,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失利,日军一路打到怒江边,在日军准备偷袭惠通桥时,被守军识破,抢先炸毁了惠通桥,这才把日军阻止在了怒江,否则日军一路打到昆明也不意外。

趟着水过河是这条河不深,一般坦克在水深不超过1.5米,水流速度不超过1米/秒,而且河底的土质比较坚硬,最好是石头底的时候,都会找这种叫做涉渡场的地形趟着水过去,这样过河也是很方便,不过就是要找到这样的地段,而且这种情况大都出现在河流的枯水期,而且涉渡场也是要有工兵先进行侦察了。
俄国坦克的通气管比较细。
德国坦克的通气管很粗,必要时坦克乘员就从这里撤离坦克。

剩下的就是从水下爬过去了,这种情况一般是水深不超过5米,流速也是不超过1米,而且河岸的坡度不超过25度,最高不超过20度,而且河底也是石头的为好。这个要求和趟水过河类似,不过就是过去的时候水更深,要没顶了,而且要进行一定的准备。

现在的主战坦克都会有两根通气管,一根是供给发动机使用,还有是给坦克乘员使用,西方国家的通气管一般比较粗,给坦克乘员使用的在紧急情况下是可以当作成员撤离坦克通道的,而苏俄系列的坦克通气管没有这个功能,如果坦克在水下出现意外,坦克乘员只有自己弃车游上来。不过西方坦克的通气管都是有后勤部门运送,而苏俄坦克的通气管是坦克自己就可以带着,在准备潜渡的时间上要少一些。

最早使用潜水坦克的是德国,准备在英国登陆的时候使用,不过经过试验德国人发现坦克在水下超过水深18米以后,坦克的履带就抓不住地面了,加上后来海狮***取消了,这批坦克也就没有出现在英国,不过这些坦克在进攻苏联的时候用上了。现在主战坦克***用的方法和当时大同小异,都是把坦克密封起来,而且坦克里边还有排水泵负责排水。

加了围帐的谢馒头,这种土法上马的水陆坦克在诺曼底登陆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弹坑驾驶技巧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弹坑驾驶技巧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