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155火炮驾驶技巧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155火炮驾驶技巧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根据地图坐标确认炮位与目标的相对位置,实测或按模型估算气象等诸多环境因素,装定诸炮射击参数,最好使用末端制导炮弹,一次齐射,迅速转移阵地,炮兵观察哨做打击效果评估,想再打一炮基本上是死,现代战争首发命中和打了就跑都很重要。
在炮弹出膛后,会划出一道抛物线最终落在地上。这道抛物线受到湿度、温度、海拔、纬度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所以间瞄射击很难首发命中,最初的涉及本质上都是测射,就是用实弹来验证预先估测的炮兵发射阵地与目标之间的距离以及预估的弹道。如果弹着点不再目标上,那么炮兵会根据落点与目标相对低点,而调整炮管的高地和水平方向,直到命中为止。
所以,榴弹炮的瞄准也需要前方观测人员,观测人员借助各种手段,例如测量设备,确定炮兵阵地与目标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在炮弹落地后,观测人员还要确定落点与目标的关系,因此,榴弹炮的命中精度受到炮兵观察员的巨大影响,这群人也会对方首要的打击目标。
榴弹炮的射击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直瞄射击,一种是间瞄射击。
这个是瞄准的照片。
直瞄射击一般是用在紧急情况下使用,一般是敌方的坦克或者是步兵突然出现在炮兵阵地的附近时使用,这种瞄准法就是平时在***剧中经常看见的用瞄准镜的十字线压在目标的上边,然后开火。这种办法还有一种变种,就是如果瞄准镜坏了,而又没有备份,那么一般就是打开炮拴,直接从炮膛里边瞄准,这种办法属于土办法,在原来***炮兵创建的时候,一些缴获的火炮上边没有瞄准镜,就采用这种土办法。
这个是58式方向盘,在炮兵指挥的时候,用这个仪器赋予火炮的射向。
方向盘都是放在三脚架上边使用,而且是精密仪器,要小心使用。
放在专门铁盒里保存的方向盘。
而炮兵使用最多的还是间接射击。这种情况下,火炮的瞄准工作就要进行大量的计算工作了。在火炮部署到炮兵阵地以后,首先要设立炮兵连的指挥中心,并且根据任务,赋予火炮一个射向,就是利用方向盘,首先测量出来一个射向,然后要保证本连的每门火炮射向都和方向盘赋予的射向一致。
测量这个设想就要在火炮的附近插上一些标杆作为辅助的测量手段,这一点特别像原来几何里边,已知一条线段,做和这条线段平行的线段这个几何问题,其实也是几何问题。而这些平行线就是炮管。
计算射击诸元如果要有火控计算机,就方便多了。
如果没有火控计算机,那就要用这种计算盘,由计算兵在那里转,当然这种计算盘肯定还有,在火控计算机损坏的时候,这些金属圆盘还是能够派上用场,***如此,美军也是这样,在炮兵连的射击指挥中心都要有人转这些金属盘或者是塑料盘。
无论是用什么,高精度,大比例尺的地形图必不可少。
在火炮的射向赋予完成以后,剩下的射击诸元就是需要在前方的炮火引导组指示目标后,通过射击指挥中心的计算,通过无线或者有线通讯把射击诸元下发给各炮,各门火炮根据射击诸元调整火炮的俯仰角,准备炮弹,调整发射药包的数量,还有设定引信等工作,在工作完成以后,向指挥中心通报,并且根据指挥中心的口令开火。
在射击指挥中心里边,计算兵根据目标的坐标位置,加上天气预报的数据这些参数,计算所需要的射击诸元。
图片来自网络。
很简单,***用间接瞄准修正。
基本上,目标距离发射阵地五公里,***用目视直接瞄准修正的办法就行不通了。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目力有限,即使加上望远镜,也不好使;而是由于地球曲率影响,地球是个球体,超过一定距离,直视就根本看不到了。
那么,射程动不动就是几十公里的榴弹炮,怎样精确瞄准打击几十公里外的目标呢?
答案是***用间接瞄准修正的方法。首先,一款榴弹炮和配套***列装部队,必然有相应的射表,射表涵盖了这款火炮和***在绝大部分地域条件下的弹道数据。简单说,同一款炮和炮弹,在高海拔和低海拔,高气温和低气温,高湿度和低湿度,等等条件下发射的射程都不一样,更不用说还有各种风的影响了。
在确定打击目标之后,炮兵首先确定一个大致精确的距离,按照射表确定应该用几号装药,调整炮管的方向和高低,然后打个试射。
在目标前方可以派出侦查兵,潜伏在目标附近几公里的地方,根据弹落点,用无线电通知后方炮兵,对于炮的方向和高低略做调整即可。
所以我们在电视上有时候看到炮兵会喊一些方向加4,高低减3的口令,就是在根据炮弹落点进行修正,然后就可以把炮弹打准了。
派出人员去执行这一任务,是基本的办法,早年的办法。
以前也***用小型固定翼飞机,小型直升机执行这个任务。现代则已经流行***用无人机来执行炮兵校射任务。校射无人机目标小,不容易被发现,而且短时间内可以发射多个无人机执行校射任务,方便得很。还有,飞个几十公里,对于无人机来说,太简单了。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发***确制导炮弹的时候,只要有目标的精确位置,那么炮弹上面自带GPS等卫星导航接收装置,可以精确调整自己的弹道,即使原始弹道落点偏离目标上百米,炮弹也可以自我纠正这一误差,通过舵面微调,把自己调到目标上空,轰!
榴弹炮是远程火炮,通常要打击几公里到几十公里之外的目标。这时候肉眼已经看不到目标,不能像坦克炮、加农炮那样直接瞄准,只能用间接瞄准了。
间接瞄准时,火炮的瞄准镜并不是指向目标,而是瞄向一个人工设定的瞄准点,可以是标杆、标定器,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以选择明显的地面参照物,如孤树、烟囱等。
此时有两根连线,一根是火炮与参照物的连线(瞄准线),一根是火炮与目标的连线(炮目线)。测量瞄准线、炮目线之间的夹角,调整瞄准镜,使其与炮管也呈相同角度。再用瞄准参照物时,炮口就指向目标了。
除了射向,还需要射角。可以用距离、弹种从射表上直接查出来,以此调节炮口俯仰,再确定装药号,引信种类,就可以射击了。
现在有激光测距仪、雷达、计算机、无人机等先进电子设备,获得目标方位、距离、高程等数据很方便。可以前人工观测就困难多了,只有方向盘、炮队镜、指北针、地图、望远镜等,需要很多人协作。这其中侦察兵、计算兵功不可没,前者是火炮的眼睛,后者是火炮的大脑。
▲方向盘
接到命令后,连长带着侦察、通信、计算人员出发,选择便于观察,便于疏散隐蔽,便于构工伪装,便于对敌坦克防御,又避开独立明显物体和透空地带的地形建立基本观察所。
基本观察所旁边300~500米距离上设侧方观察所,如果需要还有前进观察所、敌后观察所等等。有线、无线通信兵保障主、侧观察所以及后方炮阵地之间的通信联系。
由于M777榴弹炮***用了独特的几何结构设计和防倾覆、反后坐装置,发射前并不需要挖驻锄坑、打驻锄钣。发射后,通过前几发炮弹的后坐力传导,将火炮驻锄自动插入土中,从而既缩短了行军战斗转换时间,也减轻了士兵的体力消耗。
当过炮兵的人都会对占领阵地时的繁重作业量深有感触,单是构筑驻锄这一项,就会使炮手体力透支。比如,152mm加榴炮占领阵地时,要求4名炮手在5分钟内挖出两个深达半米的驻锄坑;撤出阵地时,炮手还须用撬杠将驻锄钣取出,操作既费时又费力。
传统火炮的驻锄坑不仅对深度有要求,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角度,使之与驻锄钣的形状相贴合。比如,122mm榴弹炮驻锄坑的入土倾角必须为18°;130mm加农炮的驻锄坑必须挖出与驻锄钣相一致的弯曲形状。
现代火炮为了达到快速放列、快速开火、快速撤离的目的,占领阵地时,基本上都取消了挖驻锄坑这个环节。自行火炮的开火稳定,主要通过锁死悬挂系统来实现;牵引式火炮,则主要通过液压反后坐装置来抵消后坐影响,打开大架后,无需挖驻锄坑,头几发炮弹打出后,其后坐力能自然将驻锄钣插入土中。
M777榴弹炮是世界上最轻的155mm榴弹炮,战斗全重仅为3.7吨,也是一种便于快速机动且操作简便的现代火炮。该炮***用了独特的液压气动式反后坐装置,在结构设计方面也比较新颖:一方面利用两个前置的大架稳固地支撑着火炮,抵消火炮在发射时所产生的倾覆力矩;另一方面该系统***用了长后坐(最大后坐长度为1.4米)和低耳轴(耳轴的高度仅为650毫米)的方式,使后坐力向下转移并直接传导到地面,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小了倾覆力矩。
正是由于***用了以上设计,M777榴弹炮的射击稳定性得到了有效保证,无需插驻锄钣便可实施发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155火炮驾驶技巧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155火炮驾驶技巧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pspw.com/post/42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