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六座10万车型推荐图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六座10万车型推荐图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0万以内六座车可选车型包括:mpv、SUV、轻客,家用是建议考虑第一种。
入门级六座或七座SUV尺寸多为紧凑级或者中型SUV里尺寸偏小的定位,这种车型有硕大的引擎舱占据了车身长度较大的比例,视觉感比较“威猛”但是也严重压缩了驾乘空间;而且都是两驱车即使是SUV也不具备越野能力,所以以实用为主选择六座不建议考虑SUV。
轻客主要定义商用但也可以兼顾自驾游用车,空间巨大只是预算内没有理想的选择,所以也不建议考虑。
入门级SUV推荐宝骏360自动豪华型(高配),推荐理由:省钱。高配自动版的360指导价7.58万且有一定幅度优惠,10万预算可以轻松落地了;车身尺寸4615*1735*1660、轴距2750mm,在MPV中属于小型车,座椅布局2+2+2驾乘体验可以接受,使用后扭力梁悬架没有过多占用车内空间。(第三排腿部空间一般,相当于小型车的第二排)
发动机使用多点电喷技术的1.5L自然吸气动力,技术不算领先但动力和油耗表现合格,最大功率82kw、峰值扭矩147N·m,个人代步时加速还算轻快、满载后油门有些迟滞,综合路况平均油耗8~8.5L/100km之间油耗也比较低。
变速箱使用5挡AMT机械自动比较遗憾,这种变速箱的本质是手动变速器,通过电动机的集成实现了电机离合、电机换挡,不过换挡速度较慢且过程中离合器分离发动机转速会快速下滑,结合档位后加速瞬间有有些顿挫感,这是不能避免和改善的问题。但AMT变速箱的质量还是可靠的,只是体验差一些而已。
安全配置包括前排两枚气囊、胎压监测和ESP车身稳定控制系统,辅助配置有倒车影响以及HAC上坡***功能;舒适配置有小尺寸天窗、皮革座椅和手动空调,用车体验不能说多好但综合价格也可以给出物有所值的评价,如想要节省预算可以选择这台车。
10万级裸车价推荐比亚迪宋mx睿逸型(国VI),指导价9.99万,推荐理由:同价位竞品或三缸发动机或干式双离合,推荐谁呢?车身尺寸4680*1810*1680、轴距2785mm,悬架结构同样是前麦弗逊、后扭力梁,座椅布局2+2+2乘坐体验稍微比360理想一些。
发动机搭载1.5T缸内直喷技术的涡轮增压机,最大功率113kw、峰值扭矩240N·m(1750-3500转),变速箱匹配6挡湿式双离合自动变速箱。这一组合最大的槽点也许是变速箱了,不过不是所有的双离合都是问题机,有问题的是干式双离合,因为这种离合器结构没有润滑很容易磨损和高温。
湿式双离合把离合器固定在油腔内通过变速箱油润滑,耐用性不是干式可比;而且流动的油液也能够快速的为离合器降温,所以稳定性足够高。至于低速顿挫实操感觉不明显,体验不差破百能在10秒内,作为家用代步车总是合格了。
10万以内的六座车比较热门的几个是长安CX75、东风风光580和比亚迪S7:
长安CS75:5.99-10.99万
车身长宽高:4680*1800*1775配1.6L和1.5T发动机,其中1.6L最大马力117,1.5T最大马力150。
东风风光580:7.29-12.3万
车身长宽高:4680*1845*1715配1.8L和1.5T发动机,其中1.8L最大马力139,1.5T最大马力150。
比亚迪S7:9.99-13.99万
车身长宽高4835*1855*1720,配1.5T和2.0T发动机,其中1.5T发动机最大马力154。
比亚迪S7定位,本是一个12万以上级别的车,现在官降后能进入题主的选择范围。
本身它在12万-14万级别的车里就很有竞争力,大尺寸的车身和空间,出色的动力表现以及比亚迪一直以来高科技配置的形象,所以,如果这个价格能接受,那比亚迪S7是首选。
六座mpv10万以内可选的车型不多,只有[_a***_]大通G50,
比亚迪宋max,宝骏360,长安欧尚mpv,满足你的要求,像好一点的六座mpv价格就超过10万了,比如吉利嘉际,比如别克GL6……当然最新出的新宝骏RM5类mpv的6座版也不错,新出1.5l的价格估计会低于8万,10万以内个人推荐你选上汽大通G50,和新宝骏RM5,要空间有空间,要外观有外观,档次感综合表现也不错,毕竟10万的预算买MPV确实不算高,选择适合自己实用的车型就行。
1、比亚迪D1
2、上汽大通MAXUS EUNIQ 5
官方价:16.58-22.73万,纯电续航:64-510公里。
3、长安欧尚A600EV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六座10万车型推荐图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六座10万车型推荐图片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pspw.com/post/44809.html